社科網首頁|論壇|人文社區(qū)|客戶端|官方微博|報刊投稿|郵箱 中國社會科學網
《社會學家茶座》總第34輯
2010-10-29

卷首語 | FOREWORD

001   王  焱    追尋逝去時光


隨   筆 | ESSAYS


004   周  睿    我們該擁有怎樣的生活


007   殘  雪    我的美文


009   周  雷    味蕾上的城市


015   湯  軍    被動詞態(tài)分析


017   蕭  武    科舉與學校

社   會 | SOCIETY


019   易富賢  王建軍    人口偏見的來龍去脈


028   劉洪波    造城史詩與權力意志


038   龔  翰    流氓與地主:田野之旅


043   陳威威   “國進民退”對經濟社會的影響(學術研討會側記)


學術圈 | ACADEMICAL CIRCLES


051   劉再復  李澤厚    理念與情愛的沖突(對談錄)


063   薛  涌    比英國《大憲章》更重要的傳統(tǒng)(財經史話之一)


069   耿占春    尋找微弱的象征意義


074   陸興華    我們到底活在怎樣一個時代里了?(上)

聚   焦 | PERSPECTIVES


社會記憶


081   郭景萍  社會記憶??一種社會再生產的情感力量


088   孫傳釗   記憶的歧義


097   張慧瑜    從《建國大業(yè)》與《風聲》看兩種革命歷史敘事


社會思想 | SOCIAL THOUGHT


105   李小科     民主的復歸與民主制的重建


114   成  慶     儒家憲政,還是社會民主?


119   吳萬偉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思想家??休謨

閱  讀 | READING


123   王國偉   社會秩序是如何可能的


129   張?zhí)炫?nbsp;  人類永不消停的“戰(zhàn)爭”與生存焦慮

世  相 | MASSES


134   冼  巖   黑惡勢力猖獗的三個原因


137   莫  斯   作家張弛的尷尬之旅


文  化 | CULTURE


145   徐大衛(wèi)   飲食之天下(之二)


149   余鳳高     厭食癥:從禁食到骨感美女(疾病的社會史之十一)

資   訊 | INFORMATION


◇盤點人類十大未完成的冒險◇特殊集團已成復興大患◇西方國家是如何反壟斷的◇中國特色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向何處去◇西方錯愛中國的“中產階級”


卷首語


追尋逝去時光

  題目借自法國作家普魯斯特(1871~1922)的名著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這部小說史上的巨著由多卷構成,其最后一卷直到作者去世時也未能完成。僅僅從書名也可以看出,它的主題是圍繞時光的:從“逝去”到“追尋”再到“失而復得”。


  記憶與遺忘就像是一對孿生兄弟,兩者之間構成了一種張力?!拔覀兠棵拷吡仡櫷?,總是枉然,即便使出全部智力也徒勞無益。往事不在智力的范圍之內”,因為時光的流逝,使得“人亡物喪,昔日的一切都已蕩然無存”。普魯斯特在小說中以其特有的精微細膩,分析了回憶的種種復雜機制。主人公馬塞爾多年后重返上流社會,與一位時髦女子對話,竟然找不到任何共有的詞匯。而他兒時生長的貢布雷村鎮(zhèn)也成了一個全然陌生的異鄉(xiāng)。最終驀然喚醒他的記憶的,卻是一種叫做小瑪德萊娜的茶點的味道。時光隧道之門遂轟然開啟,終于使那已經被歷史塵沙淹埋了的往事再次重現?!耙呀浟魇哦サ臅r光,都從我的茶煙里噴薄而出?!?/P>


  普魯斯特為何如此執(zhí)著于時光的流逝與追尋?


  有文明史家認為,如果說希臘人是“空間的創(chuàng)立者”,那么猶太人就是“時間的創(chuàng)立者”。猶太人是最重視時間與記憶的人。普魯斯特的母親正是一位猶太人,少年時代他曾深深浸淫于猶太文化之中。只不過普魯斯特追尋的是個人的記憶,而猶太民族重視的則是超越個人的歷史文化記憶。這依賴于共同的文化載體。


  “波蘭滅,印度亡,猶太遺民散四方?!鼻宄┠暌皇仔萝姷能姼柙@樣唱到。希伯來語曾是古代猶太人的語言,《圣經?舊約》就是用這一語言寫成的。然而歷經兩千年的亡國,不僅民族流散四方,他們的語言也早已死去。為了重建本民族的歷史記憶,一位叫做本?耶胡達(1858~1922)的猶太人獨自開始了復興古希伯來語的努力。他不僅首先向家人然后向鄰居大力推廣和普及這一語言,而且親自撰寫教材,編纂辭書,出版報紙。正是經過他的努力,一種已死的語言竟又奇跡般的重生了。今天的以色列在全民族恢復了希伯來語,讓那些浪跡天涯,漂泊四海,操著不同語言回歸的人們,重建起本民族的語言文化。以至于有人說,如果古代猶太人的大衛(wèi)王今天復活過來,也可以在特拉維夫的街頭和人們自由地交談。


  語言的載體,就像是普魯斯特筆下的茶點,召喚回了猶太民族共同的社會記憶。


在德國Bergen-Belsen集中營的舊址上,矗立著一座被納粹屠殺的猶太死難者紀念碑, 碑身上鑲嵌著采自耶路撒冷的一片青石,上面用希伯來文銘刻著《舊約》中的詩句:“我的哀痛永志不忘?!?BR>   王  焱


  2010年元旦

 
  《社會學家茶座》總第34輯 山東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