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網首頁|論壇|人文社區(qū)|客戶端|官方微博|報刊投稿|郵箱 中國社會科學網
家庭與性別研究

 

《家庭中的殘障兒童——從社會模式理論看殘障》
謝佳聞著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09月
ISBN:9787552001297

 

 

內容簡介:在目前中國尚未廣泛開始殘疾兒童家庭經驗的研究的背景下,《家庭中的殘障兒童——從社會模式理論看殘障》選用了一個成熟的理論對家庭中的殘疾兒童的殘疾體驗進行了框架性解釋,對殘疾兒童遭遇的各種障礙進行辨識,揭示了一系列具有啟發(fā)性的殘疾兒童的家庭經驗,進一步擴展了兒童殘疾研究中關于障礙的認識和理解,豐富了國內相關研究領域的研究資料。本書的研究不但從理論上進行了創(chuàng)新和探索,還具有一定的政策應用價值。

目錄
總序(盧漢龍)
序(尚曉援)
第一章  導論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問題
  三、理論框架
  四、術語解釋
  五、研究意義
  六、結構安排
第二章  文獻回顧
  一、殘障的模式
    (一)殘障的個人模式
    (二)殘障的社會模式
  二、殘障兒童與家庭
    (一)殘障兒童家庭研究的歷史發(fā)展
    (二)殘障兒童家庭的家庭壓力
    (三)殘障兒童家庭的家庭問題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和述評
第三章  研究策略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地點和抽樣方法
  三、研究對象
  四、數據收集方法
  五、倫理問題
  六、數據分析
  七、數據的呈現
  八、研究的局限性
    (一)研究者角色
    (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三)抽樣方法的局限性
    (四)數據的局限性
第四章  政策背景
第五章  殘障兒童的損傷體驗
  一、殘障兒童對損傷的體驗
  二、殘障兒童家長對損傷的認識
  三、小結
第六章  殘障兒童的行動障礙
  一、物質障礙
    (一)經濟障礙
    (二)環(huán)境和設施障礙
  二、他人的行為和態(tài)度
    (一)家長的行為和態(tài)度
    (二)老師的行為和態(tài)度
  三、制度性障礙
    (一)以知曉和申請為前提的選擇性政策制度
    (二)受地區(qū)資源限制的政策制度
  四、小結
第七章  殘障兒童的自我認同障礙
  一、差別
  二、他人的態(tài)度或行為
    (一)歧視和偏見
    (二)公然的憐憫和過度的保護
  三、小結
第八章  結論與討論
  一、結論
  二、討論
    (一)信息在家庭保障中的重要性
    (二)家庭在殘障兒童保護中的雙重性
    (三)兒童的能動性(agency)
第九章  政策建議
  一、逐步建立針對殘障兒童的普適性福利政策
  二、對殘障兒童家庭進行支持
  三、建立一個被廣知的、固定的信息平臺
  四、增強社會倡導,改善態(tài)度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案例概況
附錄2:訪談提綱
附錄3:相關政策法規(guī)
附錄4:國際公約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