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網首頁|論壇|人文社區(qū)|客戶端|官方微博|報刊投稿|郵箱 中國社會科學網
分支社會學

 

《轉型期的學生官:走進軍營的困惑》
趙定東 張繼平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7月
ISBN:9787509747261

 

 

頁數:296

開本:20

印張:14.8

字數:264 千字

裝 幀:平裝

 

作者簡介

趙定東,社會學博士(后),杭州師范大學政治與社會學院教授,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加拿大薩斯凱徹溫大學、韓國加耶大學特聘教授。

張繼平,社會學博士,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吉林省公安廳政治部現役工作辦公室上校警官。

 

 

第一章 本書的研究背景、內容和問題/01

 一、研究背景與選題緣起/002

 二、研究問題的提出/013

 三、本課題的研究意義/016

 四、本課題的研究方法/021

 五、本課題的研究概念及基本思路/030

第二章  相關的學術研究考察及本課題的分析視角提出/035

 一、軍事社會學的研究歷程及相關的問題視角/035

 二、軍人群體研究及其主要缺陷/041

 三、西方身份認同理論研究與現狀/044

 四、中國學界的身份認同理論研究評述/055

 五、中外身份理論研究視角的缺陷/061

 六、 本課題社會結構分析視角的提出/061

第三章 當代中國社會轉型對“學生官”身份認同的影響/068

 一、當代社會轉型對我軍軍官結構變革的促進/069

 二、社會轉型對“學生官”社會身份認同的影響/087

 三、社會轉型對“學生官”個體身份認同的影響/096

第四章 學生官群體的軍隊沖突根源與調適/105

 一、學生官群體在軍營的心理沖突形式及內容/105

 二、學生官群體在軍營的角色沖突/113

 三、學生官群體在軍營的社會與文化沖突/129

第五章 學生官群體對軍隊的個體認同與社會認同/141

 一、學生官群體對軍隊的個體認同表現及問題/142

 二、學生官群體對軍隊的社會認同/158

第六章 學生官群體的身份轉換矛盾及其調適/178

 一、“學生官”個體認同與社會認同的差異/180

  二、“學生官”現實性身份認同與制度性身份認同的差異/191

 三、制度和身份認同的維持機制/203

第七章 制約學生官群體身份轉換的管理體制局限/214

 一、戰(zhàn)爭時期傳統的管理辦法與和平時期現行的管理辦法不相適應/215

 二、低文化群體的管理模式與高文化群體的管理需求不相適應225

 三、地方高校國防教育的缺失因素制約/233

第八章 新時期軍隊學生官管理方式探討/247

 一、以思想政治建設加強學生官的部隊認同是初步完成其角色轉換的重要保證/247

 二、全面提高學生官綜合素質是加強其角色扮演成功率的重要手段/253

 三、通過建立健全競爭機制和激勵制度來增加學生官的自我認同/257

 四、以提高軍人社會地位來消除學生官的后顧之憂/259

 五、強化學生官在高校的教學質量管理以提高其在軍隊的適應能力/263

結語與后續(xù)研究/267

參考文獻/277

 

導讀:

進入21世紀后,世界經濟一體化迅猛發(fā)展,一場以新技術為主的知識經濟,在世界興起,它對人們現存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產生了深刻影響,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融入世界的進程明顯加快,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先進科學技術使得我國軍隊軍官素質建設壓力日益逼近。在此時代語境下,各國軍力的競爭實際上成為人力的競爭,誰擁有了掌握現代科學技術的優(yōu)秀人才,誰就掌握了未來戰(zhàn)爭的主動權。因此站在時代和戰(zhàn)略全局的高度審視軍隊的人才建設和人才貯備顯得尤為重要。未來的國防現代化建設需要人才,而高校是培養(yǎng)人才的基地,高校學生的未來戰(zhàn)略地位非常突出。要使我國的國防建設在下一時期真正實現高技術化,普通高校的大學生應當也能夠成為未來國防建設的重要力量。今天的大學生軍官就是明天的國家軍隊建設棟梁,他們在軍隊生存狀況如何、軍人素質如何及與其他途徑培養(yǎng)的軍人關系如何等,不僅關系到他們能否成為合格的軍官,而且直接決定了未來數十年中國軍隊在世界上的競爭地位。更何況自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歷著深刻的經濟社會轉型與社會變遷不僅引發(fā)了社會結構以及嵌入于社會結構中各個階層的變革,而且也使得各個行動者的思想行為以及價值觀念發(fā)生了巨大變革。這種變革自然也影響到軍隊,它對軍隊的影響重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促使了軍隊管理體制的變革;二是促使了軍官培養(yǎng)體制的變化。這兩個變化集中于軍營中的新興特殊群體即地方大學生入伍軍官就表現為其身份認同的矛盾與調適。這種身份認同的矛盾與調適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軍現代化建設的戰(zhàn)略部署,也因此賦予了本研究的現實意義。

……“地方大學畢業(yè)生軍官”群體與“士兵提干軍官”和“院校畢業(yè)生軍官”這兩個群體在許多方面存在差異,他們是在地方普通高校就學,畢業(yè)后才進入部隊參加工作,他們沒有士兵提干軍官的艱辛而直接提為軍官,也沒有部隊院校大學生的軍事訓練經歷。當然,他們也沒有士兵提干軍官和院校畢業(yè)軍官那樣的對部隊的強烈歸屬感,所以通常被稱為“學生官”,即大學生和現役軍官雙重身份。而且在制度管理層面“學生官”與其他兩個群體也大有不同。公安現役部隊中地方大學生軍官在日常管理中執(zhí)行部隊的《條令條例》,即士兵軍人身份;但他們又是公安機關一個組成部分,在工作中更多地執(zhí)行政府頒布的法律法規(guī),即軍官、市民(普通居民)身份。既是大學生又是現役軍官,既是士兵軍人是又是軍官市民,這些角色的密集使“學生官”對在認同自身身份時出現危機和混亂。

……現代化是部隊建設的中心內容,主要包括武器和各種器材裝備的現代化、人的現代化和編制體制的科學合理等方面的內容。……而這些目標的實現前提條件是實現學生官群體的個人認同與社會認同,在這個意義上說研究學生官群體的個人認同與社會認同路徑事實上就是研究中國軍隊的現代化建設問題。